谈《秀美人生》
《秀美人生》是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、时代楷模黄文秀为人物原型,反映青年党员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、奉献自我,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主旋律电影。
黄文秀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的先锋模范,也是全国280多万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、第一书记的杰出代表。她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,以短暂而充实的一生书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。她用一腔热血、一片赤诚践行着共产党人共同的誓言。她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奉献自我,为民服务,用生命诠释了初心和使命。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、一个标杆、一盏明灯,是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的体现,她身上的榜样力量,永远值得我们学习。
看完《秀美人生》后,再次被她的事迹深深打动,特别是对她的一段话,她说到“要想让老百姓愿意接近我,就得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”。这句话意味深远,让我颇有感触。诚然,保持同群众血肉联系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初心。然而如何走到群众身边、走进群众内心,“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”,可谓是最诚挚的态度和最质朴的道理。
正因恪守践行“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”,黄文秀扶贫工作中碰到问题,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再到贫困户家里帮忙做实事,哪怕贫困户不让进门,也要“三顾茅庐”去田里干农活、拉家常,慢慢打开群众心结、被村民接纳。从黄文秀身上捕捉到的“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”影子,正是一颗闪耀放光的初心在驱使,方能匍匐姿态、扑下身子,扎根乡村、充满力量。
然反观现实,不乏少数党员干部做不到“让老百姓觉得我和他们是一样的”,以致拾取初心的路上千沟万壑、崇山峻岭。譬如,有的“官僚主义”风气浓厚,喜欢讲排场、摆架子、“高大上”,与群众相比“鹤立鸡群”,让人看一眼就知道是“当官的”;还有的“形式主义”做派老套,习惯装装样子下基层、走走过场访民情,“十指不沾阳春水”总给人感觉“不一样”,哪怕来到田间地头也沾不上泥味、接不到地气。诸如此类,不屑于和百姓一样、甚至反感和百姓一样,于是脱离群众、忘却党性、丢失本色。
古人说,“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”。唯有和老百姓一样,情感上让群众觉得党群干群心与心之间“零距离”;生活上与百姓坐一条凳子、饮一缸子水、做一家子人;工作上把群众冷暖放在心头,时刻牢记“一枝一叶总关情”的服务理念、恪守“乐民之乐、忧民之忧”的宗旨意识,群众自然会高兴、愿意、答应,当传统作风、民生情怀返璞归真激起涟漪,初心就在坚实的群众基础土壤里不断涵养水分和营养。
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,“为民服务解难题,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,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,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,以为民谋利、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”。足见,砥砺“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起”,还得涵养“老百姓”气质、“和老百姓一样”,与群众真正拧成一股绳、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如此才能于“民吾同胞,物吾与也”中铭刻初心、奋力进取。
“‘文’在心,‘秀’于行”。我们基层干部就要像黄文秀同志那样,带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赤子之心,坚守初心、对党忠诚,心系群众、担当实干,品德高尚、克己奉公,知重负重、坚韧不拔,倾情投入、甘于奉献,多用脚丈量泥土大地,多用情联系百姓群众,主动到基层、进村组、入农家、话群众,和群众打成一片,知民情、解民忧、化民怨、提民心,把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,融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中,用行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,把为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。